對金門的貢獻

推動教育.培植地方人才

大力推動地方教育,積極增建學校,政府補助經費,並鼓勵駐軍指揮官興建學校,於是有尹殿甲將軍興建金湖國小,郝柏村將軍興建柏村國小,王多年將軍興建多年國小,馬安瀾將軍興建安瀾國小,雷開瑄將軍興建開瑄國小等學校,留下將軍建校的美談。另令金中、金東兩校併為福建省立金門高中,招收全縣初中與高中學生就讀,並附設簡師班,培養小學教師。「八二三」砲戰期間,為使學生不中斷就學,下令遷臺寄讀臺灣各省立中學,因此為金門培養了各種人才。

另還有卓環、述美及愛華國小等學校。

* 愛華國小已於民國 76 年廢校)

栽樹積水.改善生活環境

胡璉將軍承中央「金門應即栽樹積水」之命,遍訪各界學者專家,師法清朝左宗棠「遍栽楊柳三千里」,將全島種滿木麻黃,遏止了金門飛沙走石睜不開眼的惡劣環境,並使水土得以保持。同時亦開闢中央公路(今改名為伯玉路)、環島東、西、南、北路(兩旁同樣也都種植了木麻黃),不但交通更為四通八達,景觀也更加美化。此外,為了蓄水,還下令逢溝築壩、挖掘水塘,使雨水不流入海,因此保留了珍貴的水量。

釀高粱酒,創造金門財富

金門過去土壤貧瘠,只能以蕃薯為主食,當年每月尚需向臺灣買酒 10 萬瓶以上。胡將軍因此構想:如果將這筆買酒錢改買大米,以大米換回高粱來釀酒,這樣飲高粱酒,吃大米飯,燃高粱稈,豈不是一舉三得嗎? 於是民國 40 年底,便利用舊金城寶月甘泉開始生產金門高粱酒,並推行「一斤高粱換一斤米」政策,同時提出荒地要納田賦,種高粱可以免稅的要求,開拓了金門爾後的財政泉源,始成各項建設與福利政策的主要經費來源。